【摄影师工作手记】
凌晨两点,我把最后一批RAW文件拖进硬盘,进度条上“117GB”的字样刚好跳满。硬盘里躺着的是HimeTsu姬子猫过去两年全部影像:从涩谷街头到镰仓海边的夕阳,从复古棚拍灯到一盏烛火的小房间。此刻,我关掉屏幕,突然意识到这场长期跟拍就像帮一只猫整理她掉落的全部毛发——柔软、轻盈,却带着无法复制的体温。
第一次见她是在原宿一家古着店门口。那天她穿薄荷绿开衫,耳朵藏在渔夫帽里,像刚睡醒的猫。我举起相机,她没躲,反而踮脚凑近镜头,鼻尖几乎碰到UV镜。那一秒的呼吸在取景框里化成雾,我按下快门,文件编号HT001就这样诞生。后来回看,那张照片颗粒粗粝、白平衡偏冷,却成了整个合集的序章:她允许镜头离她那么近,也允许世界离她那么远。
117GB里,我最偏爱“雨巷”系列。梅雨季节的京都,石阶湿滑,她撑着透明伞,和服下摆被雨点打出深色圆斑。我把ISO拉到3200,想留住雨滴在伞面碎成银线的瞬间,却意外捕捉到她的眼神——像猫在雨里辨认回家的路。后期我刻意保留噪点,让画面像老胶片,反而更接近她给我的第一感觉:不是精致洋娃娃,而是带着城市水汽的活物。
灯光方案也随她性格变。拍“奶油房间”那组,我关掉所有顶灯,只用一盏60W钨丝灯放在地板上,让光从下巴往上爬,在她锁骨投出蝶形阴影。她抱着草莓蛋糕,指尖沾到糖霜,伸出舌尖去舔,快门咔嚓一声,像猫偷腥被逮个正着。那张照片后来被做成九宫格首图,评论区一片“想当她手里的叉子”,其实现场她只是小声问我:“这块蛋糕拍完能吃掉吗?”
117GB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它藏着温度差。有年夏天拍浴衣花火,她盘腿坐在河堤,风把刘海吹成海草。我调慢快门想拖出烟花轨迹,她忽然回头,说“有点冷”,于是我把牛仔外套递过去,袖子太长,她只能露出指尖点火棒。那张照片里,外套袖口和烟花光斑糊成一片,像银河落进她怀里。我把文件名改成“HimeTsu_银河借我外套”,后来成了粉丝私下调侃的梗。
更新节奏像猫的步伐,没有预告。可能某天深夜我修好一张图,顺手扔进网盘,第二天睡醒就看见转发里全是“谢谢投喂”。她不营业时,我们就在Line上丢表情包:她发一张猫打哈欠,我回一张硬盘冒烟。117GB像会呼吸,每次追加都带来新的绒毛触感——有时是赤仓温泉的雪,有时是台场摩天轮下的蓝调时刻。硬盘越来越重,她却越来越轻,像学会把影子留在照片里,自己跳向下一个场景。
跳转原帖: 姬子猫@HimeTsu 写真资源合集 [117GB] 持续更新
有人问过我:“拍HimeTsu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”我想了想,回答:“别把猫拍成标本。”她讨厌刻意摆拍,最自然的瞬间往往在我调参数时发生。比如那次拍“电车窗”系列,我弯腰换镜头,她突然把额头抵在玻璃上,哈气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。我手忙脚乱举起相机,只抓到爱心半融化的状态,却成了整个合集里点赞最高的封面——因为那不是摄影师的构图,是猫自己的签名。
117GB里也有我的私藏。一张未修原图,她坐在便利店门口啃鱼形烧,羽绒服毛领炸成蒲公英。那天东京零下三度,她鼻尖冻得通红,却坚持把最后一个鱼形烧分给我。照片里她左手递食物,右手比V,背景是24小时亮着暖光的招牌。我没放进公开文件夹,却设为电脑桌面。每当修图修到眼花,就切回桌面看看——原来记录一只猫,最终会反被猫治愈。
此刻硬盘指示灯缓慢闪烁,像猫呼吸时起伏的腹部。我给它贴上新标签:HimeTsu_117GB_2024Spring。下一次更新会在哪里?也许是札幌的雪祭,也许是冲绳的银河。唯一确定的是,只要她还在镜头里伸懒腰,这只猫的毛发就会继续落进我的快门,落进所有想收藏温度的人手心。